AI時代,搞定人心的不是演算法,而是溝通力與原創思維
- Influence PR
- 15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在AI快速進化的今天,從生成內容、客服回覆到行銷排程,我們彷彿擁有了一個「不會疲倦的助手」。但在這樣高效的自動化洪流中,一個關鍵問題也越來越明顯:我們真的能用AI搞定「人」嗎?
答案是——不能。
因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,從來不是完美的資料排列組合,而是有溫度的溝通與有靈魂的原創思維。這正是品牌在AI時代突圍的關鍵能力。
在這波AI浪潮下,數位工具與人類作業並行已是常態,效率不再是唯一亮點。大家開始更期待「效率之後的創意」——那種只有人能想出的、讓人心一震的靈光。
這也正是最近「吉卜力之亂」引發討論的根源。當網路上一窩蜂地出現「吉卜力風格的我」時,這個可愛又夢幻的玩法,雖然充滿趣味,卻也踩到了原創界線的紅線。
吉卜力的魅力,不只來自畫風,更在於那一部部溫暖又細膩、用故事與觀眾對話的作品。這種獨特的原創筆觸與情感交流,是AI學不來的——也正因為稀有,才讓人給予不可取代的價值。
「原創」不只是想出新點子,更是品牌文化擴散的靈魂。
當AI能迅速拉出各式框架、提供各種「看似合理」答案時,人類的角色反而變得更精準——我們要學會在這些框架內外,挖掘出不一樣的東西。
這時候,一個很重要的提問是:「這個答案會不會看起來太合理?太理所當然?」
當所有人都用AI得到差不多的解法,真正的創意,往往來自願意多問一句、停下來思考的人。
如果我們只拿著AI的答案就草草結案,很可能不是完成一份作品,而是在放大一場災難。真正厲害的創作者,是那群願意把省下來的時間,投入在發展「人味」的人。是那群願意走進細節、注入文化感與獨特氣味的人。
因為最打動人的,永遠不是最有效率的,而是最有感覺的。
那麼,「人味」到底從哪裡來?
來自你獨特觀察世界的視角,來自你願意比別人多走一哩路的好奇心與敏感度。別忘了,AI雖然能處理龐大資料、產出看似厲害的內容,但它沒有眼睛。它的「眼睛」,來自你的輸入、你的提問、你的意圖設定。
也就是說,AI能做到的,永遠不超過你觀察世界的深度。
而這個時代的讀者與觀眾,也會變得更清醒。他們會更敏銳地辨識出哪些是真實的、有情感連結的內容,哪些只是精緻包裝下的空洞拼貼。
所以,在AI幫我們節省流程、提升效率的同時,更該花時間探討:「我看見了什麼?我感受到什麼?我想讓別人感受是什麼?」
史蒂夫・賈伯斯說過一句話:「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.」,在AI工具迅速幫你整理出大量「看似合理」的內容時,真正能打動人心的,是你是否還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和組合世界的創造力。
創意不是照單全收,而是挑選、提煉、編排出一場屬於你風格的宴席。創造一場只有你能主理的思維盛宴。
在資訊爆炸、工具唾手可得的今天,真正的價值也許不在創造出全新的素材,而在於:你如何連結、重組、賦予意義。
請務必記得:「別讓演算法替你說話。永遠記得,用你的眼睛看世界,用你的方式說話。」才能掌握主導權!

Comments